2004年8月19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 招投标阳光下操作
萧山政府采购一年节资5.46亿
本报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孙浩

  本报讯  到今年11月,杭州萧山区招投标统一平台已运作了整整一年。该区将建设工程交易、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四大类活动统一纳入这个“笼子”,对项目进行“集中监管、阳光交易”。记者从日前召开的萧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了解到,一年来,通过统一平台进行公开招标的各类交易总额近89.39亿元,为国家增收和节约资金5.46亿元。
  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杭州萧山区每年用于招投标项目的资金有数十亿元,如何保证项目公开、公平、公正地运作,一直备受人大关注。从2003年开始,萧山区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开展了针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检查的重点之一,就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招投标运作是否规范,并对规范招投标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在区人大常委会大力监督这一背景下,2004年11月,萧山区招投标统一平台正式建立。这个统一平台由招投标管理委员会、招投标管理办公室、招投标交易中心三个层面组成,形成“决策、监管、操作”三分离的体制,对招投标信息、过程和结果实行“三公开”,规定凡一切与招投标有关的项目、投标人、工程总额等,全部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
  因电子产品更新快、价格朦胧、外地供应商对萧山政府采购市场缺乏竞争活力等因素,以前,萧山的少数供应商几乎垄断了该区的政府采购电子类产品市场。今年6月以来,平台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打破行业垄断、价格封锁,让更多的外地供应商参与到这一市场竞争中来。该区教育系统多媒体、电脑招标,去年教育装备中心每套招标价在2.5万元以上,而今年通过公开招标,价格都在2万元以下,最低的为17147元,且配置比原来的要高。
  记者了解到,该平台建立以来,吸引了众多的市场主体入市参与交易竞争,不仅繁荣了招投标市场,而且也带来了众多的外来投资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萧山常年有200余家外地企业进场参与工程投标,使萧山成为一方投资热土。
  该区一位官员指出,招投标统一平台的建立,使政府采购活动更加公开透明,交易行为更加规范有序,减少了“暗箱操作”的现象,降低了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的可能性,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